English

市场经济与价值导向

1999-07-16 来源:光明日报  我有话说

郑明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,是一场深刻的变革。它不只是经济运行方式、运行机制、管理体制的转变,也必然伴随着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方面的变化。这种变化在实际生活中表现为两重性:一是与经济建设、改革开放相适应的积极的价值追求,如开拓进取、公平竞争、勤奋劳动、追求效益等;一是与社会主义道德相背离、有害于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消极、落后的价值取向,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唯利是图、金钱至上、享乐主义、个人主义等等。毫无疑问,爱国主义、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,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的基本内容,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。

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,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应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:

一、坚持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统一

物质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,鼓励、尊重和保护人们用诚实劳动去追求美好的物质生活,最终实现共同富裕,是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。邓小平同志一贯主张,贫穷不是社会主义,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。否认物质价值追求的合理性,片面夸大精神价值的作用,这是唯心主义;但是,我们却不可因此走向另一极端,鼓励人们去单纯地追求物质利益、物质享受,而是应鼓励人们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,去积极追求高尚、丰富的精神生活,包括信仰、信念、理想的追求,道德与人格完美的追求,文化知识素养的追求等等。信仰,是一种在人的精神世界中占统治地位并具有支配作用的信念,是对某种现实或理想抱有深刻信任感的精神境界;信仰和信念的熔铸或升华即理想。理想也是一种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,而这种目标的把握和持有,靠的是信仰和信念。信仰和信念支配着其他方面精神价值的追求,比如道德价值,人格价值的追求;对他人、对集体、对国家的正确态度;社会公德、职业道德、家庭道德的追求。精神价值追求中的文化知识素养也是必不可少的。一个人的信仰、信念、理想等都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容。无知是和野蛮愚昧联系在一起的,崇高的理想境界、道德境界,离不开对一定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。实践反复证明,正确的价值追求,不仅可以成为物质价值追求的正确导向和动力,而且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和物质价值。

二、坚持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

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,是辩证统一的。人是社会的人,社会又是由个人构成的。自我价值,表现为个体需求的满足和个体存在意义的展现,也表现为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;人的社会价值则是人对社会需求的满足和对社会进步的促进。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有矛盾的一面,但他们之间又具有统一性。

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,往往片面强调个人利益无条件服从集体、国家利益,对个人正当的利益和要求重视和尊重不够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,其消极作用愈来愈明显,即助长了个人对集体的依赖,不利于个体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,导致“大锅饭养懒汉”。商品货币是“天生的平等派”,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充分尊重个人的人格和利益,调动个人的积极性、创造性,就这个意义上讲,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更有利于个人的个性发展和道德进步,更加合乎“人性”的经济。

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,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、管理体制、社会公德都要求把个人利益、欲望和满足限制在正当的范围以内,以不损害人民利益为前提。就经济活动来说,以市场活动来满足自己盈利需要,这是经营者所追求的自我价值,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使社会需要得到满足,这又是实现社会价值。每个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并非只有一致而无矛盾,这种矛盾往往表现为片面追求自我价值实现或利益满足,忽视产品质量以致妨碍社会价值的实现或社会需求的满足。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,必须以个人、集体、国家三者利益的兼顾为主要取向,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每个社会成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,国家、集体应当充分重视、尊重和关心正当的个人利益,为个人才能发展创造条件。但是,当个人利益和人民群众利益发生矛盾时,我们又必须提倡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原则,坚持人民利益、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,而不能以个人主义、利己主义为本位。要提倡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,局部利益、暂时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,努力促进个人利益和人民群众利益的有机结合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